曹阳简介
1987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为郑州轻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河南省文明教师、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南省高等学校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主要从事工业设计理论与应用研究。致力于工业设计带动产品生产由制造向“智造”转型、工业设计支持地域文化多样性发展的路径探索与方法构建,建立了以学科集合实现产品创新的设计方法论、设计介入传统手工艺创新的聚合反应场理论。
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5部。承担本科生“设计概论”、研究生“设计与用户研究”等课程教学工作。
任建军简介
2004年毕业于湖南大学获硕士学位,现为郑州轻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全国模范教师、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河南省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指导教学委员会秘书长、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终审评委。
主要从事设计的地域性研究以及跨学科集成创新设计思维模型及工具研究。以宁陵、兰考为实践研究基地,梳理了地域性材料及传统工艺在地性设计研究脉络;借鉴国外先进设计思维方法及工具,发展总结出跨学科集成创新设计教学模式及研究方法。
主持国家艺术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多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CPCI/EI收录2篇,出版教材2部。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二等奖1项,授权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件。承担本科生“设计概论”“交通工具设计”、研究生“产品设计方法研究”等教学工作。
冯玉雪简介
1997年毕业于郑州轻工业学院,现为郑州轻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黄大年式教学团队带头人、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硕士论文评审专家、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教育委员会理事。
主要从事现代展示空间设计理论与应用方法研究。形成了艺术与技术、形式与内容相互融合的展示空间设计服务方法,建立了多学科在现代展示空间适用性的系统理论与实践创新。
近年来,主持完成河南省廉政文化教育中心《清风长河》《伟大工程》《中原新篇》展厅设计与布展等20余个横向项目及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4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项。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3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出版“十二五”本科专业教材2部,授权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件。承担硕士研究生“空间设计研究”、本科生“产品专题设计(系统设计)”等教学工作。
梁辉简介
2011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郑州轻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玛丽-居里学者、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系统函评专家。
研究领域为计算机动画技术与虚拟现实。致力于采用新一代计算机数字媒体技术、新媒体交互技术和智能数据管理的研究、开发和应用。通过研究本体语场景构建、数字媒体资产管理、自然人机交互、虚拟现实与媒体展示,促进数字媒体产业的创新发展。
主持欧盟第七框架“玛丽-居里”行动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项、横向科研项目4项。第一作者发表SSCI/SCI/EI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承担本科生“专业英语”、研究生“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媒体艺术与科技专题研究”等教学工作。
潘明歌简介
郑州轻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指委委员、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数字创意委员会河南专家组副主任。
研究领域为动态视觉艺术设计理论和实践研究。致力于新媒体环境下数字媒体艺术创新、技术更迭和产业格局研究,通过对动态视觉艺术内容和形式创新驱动力的研究,构建了区域动漫创意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体系。
主持和参与国家级、部级项目2项,省级、厅级项目11项。主编、参编著作6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核心18篇。获奖10余项。承担本科生“专题设计”“动态设计”、研究生“动画创作方法研究”等教学工作。
郭新生简介
郑州轻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
研究领域为视觉传达设计视觉符号研究。主要从事民间美术中的传统符号与现代设计的交叉性的研究与实践,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途径探讨新民族主义符号的设计与创新研究。
参与国家级课题1项。主持省级科研项目2项,厅级项目多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一部,主编教材10余部。指导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类重要设计比赛,获得教育部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白金创意设计大赛、“东加西”国际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中国之星大赛的金奖。个人作品获得2014亚洲设计师邀请展优秀奖,2015年入选意大利中意设计协会“进化中的丝绸之路”设计展等。
高亮简介
1991年毕业鲁迅美术学院装潢设计系(现视觉传达设计系),现为郑州轻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英国龙比亚大学访问学者,中国戏曲学院特聘教授,河南省博士后工作站设计创新团队主任,河南省设计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河南省文化产业智库专家,中国智能学会数字设计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学院奖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
在本专业领域,致力于信息科学与艺术设计方法的研究与生成,探讨构建媒介形态与计算机科学的融合与介入,以其交互、沉浸、体验的方式为文化、经济、信息等新媒体产业环境下的创新性理论与实践研究。
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在专业期刊与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30多篇,出版设计专著6部,100多项设计成果中标并被企事业单位使用,20多项个人设计作品在国家级、省部级设计大赛中荣获各种奖项,指导本科生,研究生获得国际、国家、省部级设计大赛奖项100余项。
郭惠尧简介
郭惠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领域为产品设计理论与方法。运用环境行为学和设计学方法的交叉研究,提出产品对人行为的干预性设计观点和方法,探索公共设施产品干预人行为的方式和途径,以构建人~产品~环境之间的合理共生关系。研究当代智能产品与用户新型关系构建基础上的认知通道、示能方式、操控方法、效能水平的设计方法研究,致力于当代产品的设计创新。
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16篇,出版专著2部,获河南省研究成果奖2项。承担研究生“设计专题研究”课程,本科生“专题设计”“设计基础”课程等教学工作。
于俊峰简介
主要从事雕塑、陶艺与绘画创作,雕塑与环境一体化研究,侧重环境雕塑学科理论建构。提出环境雕塑与景观空间同构理论,使中国环境雕塑从美术学跨入视觉心理、景观艺术及传统美术理论研究新领域。
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十五”艺术规划项目“雕塑与环境研究”,在国家核心期刊等发表论文17篇。获悉尼、格罗宁根国际文化交流大奖、中国“和而不同”雕塑展铜奖、郑州市委市政府荣誉奖、“五个一”工程理论奖,陶瓷作品“五行之合”被河南博物院收藏等,论文“环境雕塑与景观的空间建构”被中国美协雕塑艺委会主编的《中国二十世纪城市雕塑》——理论篇(共14篇)收录。曾参与完成《黄河风景名胜区炎黄二帝巨型雕塑规划》、《黄河风景名胜区景观总体及详细规划》等景区景观生态规划设计项目。
环境雕塑代表作品:西安美院原址中心花坛雕塑《韵》、四桥一路重点工程大石桥雕塑项目《翔》、郑州国际航空港迎宾大道《云》4组件雕塑,深圳骏景花园开盘雕塑《奔马》等。承担本科生“塑造基础”、“雕塑概论”、“毕业创作”等专业课程,研究生“雕塑创作”、“公共艺术”研究等教学工作。
杨远简介
2007年毕业于郑州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郑州轻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艺术理论教学部主任、教授、研究生导师,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兼任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国家艺术基金评委。
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造物史与传统工艺美术。长期致力于中国早期的造物文化研究和中原民间工艺美术资源的整理。利用图像学、类型学、文献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通过对商周青铜器的造型、装饰纹样及其文化内涵的研究,构建了我国早期造物艺术研究的方法体系。
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2项,主持、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发表学术论文40篇,其中核心期刊19篇,获奖6项,出版著作6部、教材1部。承担硕士研究生“设计文献研究”、本科生“艺术史”、“中国工艺美术史”等教学工作。
魏华简介
2006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获美术学博士学位。郑州轻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学会副秘书长。
研究领域为设计理论与民间工艺美术。致力于民间工艺美术的设计艺术研究,通过对玉雕、面塑等民间工艺美术的民俗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的研究,构建了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文化基因注入当代设计研究的方法体系。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1项,联合主持加拿大国家人文社科基金(SSHRC)项目1项,主持、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11项,厅级项目10余项。获科研奖励10项,其中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出版专著2部,主编教材4部。发表论文30篇。承担研究生“设计理论研究”,本科生“思维与表现”等教学工作。